市场利率或呈先高后低态势

  2020是个不同寻常的一年,从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到美股1个月内4次熔断、油价跌至负数。在疫情笼罩之下,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引爆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全球央行统一步伐,共同释放流动性,保障经济复苏的逆周期调节。

  为对冲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创新政策工具密集出台,通过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创新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多种方式,稳住经济基本盘。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对于会议中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表述,在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看来具有双重含义:首先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不出现突然的方向转变;其次货币政策要相对平稳微调,不出现大幅收紧和大幅宽松。

  在2020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9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与前次持平。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800亿元。

  当日银行间市场除9个月期限利率下行、1个月期限利率和一年期利率均与前次持平,其他期限利率有所上行。

  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7天期、14天期利率分别为1.093%、2.381%、3.025%,较上一个交易日分别上行44.9个、7.3个和6.1个基点;一年期利率为3%,与上一个交易日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2月,整个市场的资金价格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尽管央行目前仍每天开展逆回购操作,但规模上也出现明显缩量。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新一年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会议对2021年的货币政策和金融风险化解工作亦进行了定调,货币政策“不急转弯”,是当前普遍预期。

  当前,货币政策继续对经济复苏构成有力支持,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但利率政策调控需要确保各市场利率处于合理区间,避免跨市场资金套利、空转。

  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加速恢复。尽管经济加速恢复,但是央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进行政策利率的调整,没有进行加息。而市场利率却从5月开始大幅抬升。政府融资成本上升的同时,实体融资成本也在大幅提高。

  下半年以来,央行操作上逐渐从大幅宽松转回中性,边际上是有所收紧的。结构性存款监管趋严,推升了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加之今年政府债的大量供给,也是导致利率抬升。

  总体来看,虽然央行并未加息,但由于监管、供给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市场利率已全面加息。

  在通胀方面,CPI和PPI同比依然在负值区间徘徊,但最新的通胀数据不会阻止中国央行明年收紧货币政策,因为随着经济活动保持强劲,未来几个月潜在的通胀率可能会上升。

  政策方面,屡次强调“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中枢运行”,与之对应的是,央行在11月30日和12月15日接连进行了两次MLF超预期投放。一方面,体现了央行对于流动性的呵护,包括稳定跨月跨年资金;另一方面央行意在引导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避免实体融资成本上升过快。

  再加上结构性存款压降压力的逐步消除,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同业存单利率自12月开始趋势下行,目前已回落至MLF利率附近,国债、企业债利率也出现同步下行。因此,明年加息的概率也很低。

  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认为,明年第一季度随着全球新冠疫苗大范围接种,疫情将明显得到控制,经济的复苏将在第二季度呈现加速度的状态,大宗商品价格将延续今年后半年的火爆行情,这个价格将传导到工业坯出厂价格,最终影响到CPI。

  到了今年第二季度,通胀可能出现上行,那么下行的市场利率将可能重新上涨。不过此次经济复苏主要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各国的债务都相当庞大,经济的复苏将非常缓慢,需要逐渐疗伤,到了后半年,经济复苏的步伐坏放慢,市场利率再次走低是大概率事件。

  央行在降低融资利率的压力下,将会进一步压制市场利率上涨,即使是在上半年未来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收紧,在坚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同时,将更加强调精准性。预计央行会更灵活地使用逆回购、MLF、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全面降准或降息难再现。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刘佳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品牌是传统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织造布产业目前正处在“发展黄金期”。仙桃防疫产业要加快细分市场的谋篇布局,加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