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利率创六年新高 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近期,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资金,交易所回购利率全线上扬,隔夜Shibor更是创下六年来新高。对于市场出现货币政策收紧的猜测,央行表示2021年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最后一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资金,叠加前期缴税走款等因素影响,资金面进一步收紧,交易所回购利率全线上扬。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方面,1月29日隔夜Shibor上行25.8个基点报3.282%,创下了2015年3月21日以来(截至目前逾70个月)新高。市场上随之出现了对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拐点出现的猜测。

  月末市场流动性全面收紧

  本轮资金面收紧的过程可追溯至1月上旬。1月首周,央行回收了大部分跨年流动性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率先收敛。1月下旬税期高峰前后,央行一度加大净投放力度,市场资金面短暂企稳。1月最后一周,央行重拾净回笼,市场流动性全面收紧。

  谈及近期资金面紧张的现象,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主要有四点原因:首先,1月中下旬是传统的缴税时点,财政存款上缴会回笼流动性;其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出不希望继续宽松的信号;再次,1月信贷投放高增长也导致了资金面紧张;最后,股票公募基金持续天量发行,也造成了资金面的紧张。

  江海证券称,虽然央行连日净回笼表达了偏鹰派的货币政策倾向,但资金面过度收紧带动资金利率大幅偏离政策利率时,央行也会适时出手进行干预,因此资金面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紧的风险相对较为有限,尚不支持利率出现明显上行,利率区间震荡的格局短期内仍将延续,交易盘可适度介入交易,搏取利率冲高回落的交易机会。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也认为,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或成为流动性收紧的理由。“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已促使央行收紧了房地产领域信贷投放,同时,对房贷集中度的控制或将推动房贷利率走高,这些或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广义流动性增速下滑。在广义流动性拐点已现的基础上,央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态度将较为审慎,以防‘钱溢出来’。”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1月以来资金面紧张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缴税影响。1月历来是税收大月,缴税会抽走流动性,这必然会对流动性总量带来压力。二是春节临近,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居民提现需求会有所增加,这也对资金面产生扰动。在步入2月后,季节性因素将持续加大,春节影响会导致预防性流动性需求上升,预计流动性投放将适度增加,或可考虑综合运用不同期限流动性投放工具,例如14天、21天期逆回购等组合,满足合理的流动性需求。

  我国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临近春节,流动性缺口逐渐显现,资金面边际趋紧。市场担忧,这是否意味着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会“加速退出”?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多次重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定调的重申。在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易纲就曾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中国不会过早退出支持政策。易纲表示,将确保央行采取的政策是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和一贯性的,而不会去过早地放弃此前发布的支持政策。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2021年稳健货币政策会更加合理适度、灵活精准,央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灵活把握货币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撰文表示,“十四五”时期,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就业目标,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要不断完善基础货币投放的方式、渠道、工具等相关机制,稳妥调整和接续特殊时期出台的应急政策。促进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治理政策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在近日举办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专题研讨会上指出,有些领域的泡沫已经显现。去年我国几个主要的股市指数都大幅上升,接近30%,在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此牛市,不可能与货币无关。另外,近期上海、深圳等地房价涨得不少,这些都与流动性和杠杆率的变化有关。“未来这种情况是否会加剧,取决于今年货币政策要不要进行适度转向。如果不转向,这些问题肯定会继续,会导致中长期更大的经济、金融风险。”马骏表示。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25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升幅最高的一次。“杠杆率大幅上升,自然会导致未来的金融风险”。但是马骏也表示,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悖论,一方面就是杠杆率上升的非常快,要求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另外一个方面货币政策转向不能太快。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从历史经验和逻辑上看,若央行全面收紧货币政策,股票、房地产价格将会承压,债券亦不能幸免。然而,从近期央行释放的诸多信号来看,货币政策“不急转弯”,继续支持实体经济,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是相对确定的,全面收紧的概率不大。短期内对于货币政策转向无需太过担忧,参考往年春节前后资金面的表现以及今年倡导春节就地过年的影响下,需要关注后续央行操作与实际资金感受之间的预期差。

  整体看,1、2月历来是货币市场利率震动较大时期,与货币政策取向是否变化关系不大。尤其在强调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原则下,短时间的利率波动不用过度解读。针对货币政策取向,需要从更长期限进行观察,不能从短期因素看货币政策走向,这既不合理,也不符合政策调控思路。在没有意外事件冲击影响下,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发生变化。

  梁斯分析认为,2020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有所加大,主要是受疫情冲击影响。但与2020年大规模的支持政策相比,2021年货币政策大概率边际收紧。但由于新冠疫情影响还未完全消退、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些困难,货币政策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调控的力度将有所放缓,通过稳健的政策支持推动经济复苏。整体来看,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收紧,在坚持稳健基调上,更好与实体经济的复苏节奏相匹配。但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相关领域风险变化,包括银行不良、房地产价格、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梁斯曾在《清华金融评论》(点击订阅)2020年9月刊中撰文表示,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化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须进一步找准问题症结点,精准发力,在继续做好流动性数量和货币供给管理工作的同时,要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稳增长基础上做好防风险。同时,要考虑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及溢出效应,做好内外部平衡。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不变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宏观政策组合重回双扩张,即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均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研究员王宇预测,2021年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将坚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随着疫苗推进提速,美国经济前景料将显著改善,但美联储不会在年内调整其超宽松货币政策立场。数据显示,美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至4%,主要是由疫情限制经济活动,以及财政支持力度减弱所导致。然而,美联储在最新的政策声明中表示对未来经济前景信心有所增强。预料疫苗接种和财政政策推动GDP增速加快,甚至高于市场预期的6.5%。即便如此也不足以让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王宇预计,2021年美联储将继续保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0.25%不变,继续维持每月8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和400亿美元的MBS购买不变。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边际收紧最早可能出现在2022年年初,从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开始。

  日本央行日前发布经济展望报告,上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21财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3.9%。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日本经济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日本民间智库大和总研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该国2021年个人消费和出口将实现正增长,呈现缓慢复苏态势。继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利用全球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等将成为日本推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王宇预计,2021年日本中央银行将继续实行“负利率”政策;继续扩大对中长期国债、企业债和ETF的购买规模。

  此外,王宇还表示,2021年欧洲中央银行将继续实施“负利率”政策;2022年3月底以前欧洲中央银行将继续以每月200亿欧元的规模购买中长期国债。同时,2021年英格兰银行不加息,但也不会实行“负利率”政策;英格兰银行可能于2021年年底开始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

  王宇也在《清华金融评论》(点击订阅)2020年5月刊中撰文表示,应对疫情冲击中,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扩张组合,双扩张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政策工具和政策组合,只能在危机情况下使用,只能在疫情扩散时使用,只能在短期内使用。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应当立即退出。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世界各国需要重新认识到,通过促进开发援助、贸易和投资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很重要。RCEP的实施,也将对完善国际经济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