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新网2月21日电 题: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作者 杨茜 袁超 瞿宏伦

  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个小院一栋楼,青瓦丹柱,灰砖白墙,楼旁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一段惊涛骇浪般的历史——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在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匾额下,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近几年平均每年400万人次的参观者来到这里,探寻革命前辈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遵义会议召开86年之际,中新社记者走进遵义会议会址。

图为游客在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参观 瞿宏伦 摄图为游客在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参观 瞿宏伦 摄

  历史在此转折 新的征程开启

  沿着二层小楼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穿过回廊便是当年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会场。

  27平方米的长方形会议室,当年挂在东墙上的挂钟和褐色的长方桌仍在,炭火盆放在桌下,桌子四周围着20张木架藤条折叠靠背椅。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当年那场激烈的辩论中。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后,速战速决攻下有重兵防守的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据《红军长征史》记载:遵义会议一共开了三天,气氛紧张激烈,发言的声音很高,每天总是开到半夜才休会。

图为遵义会议会址二楼27平方米的长方形会议室 瞿宏伦 摄图为遵义会议会址二楼27平方米的长方形会议室 瞿宏伦 摄

  遵义会议陈列馆里的油印文献中,有一份会议作出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内容包括总结失败教训,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长征前建立的军事指挥“三人团”、决定北渡长江创建新的根据地等决议。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介绍,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此后苟坝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讨论的方式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也即新“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苟坝会议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三渡、四渡赤水,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遵义会议亲历者、革命元勋刘伯承在《回顾长征》里写道:遵义会议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

图为遵义会议会址 瞿宏伦 摄图为遵义会议会址 瞿宏伦 摄

  辗转寻找四年 会址终被确认

  由遵义会议纪念馆编著的《走进遵义会议会址》一书,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寻找和认定遵义会议会址的历程。

  195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中共遵义地委、遵义地区专员公署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委员会筹委会,决定筹建遵义会议纪念馆,于是组织人员着手寻找和确认会址。

  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经筹委会反复调查论证后,初步认定其为“遵义会议地址”。

  1954年1月,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机构致函中共遵义市委称:在某个文件上查出,1935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遵义旧城军阀柏辉章的公馆内召开的。

  1954年8月,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电告贵州省委:遵义会议是在黔军阀柏辉章的房子里召开的。同时指明天主教堂曾为红军总政治部驻地。至此,遵义会议会址终于确定。

  1955年10月,遵义会议会址经初步维修筹展,开始对内部开放;1957年7月1日,正式定名“遵义会议会址”对外开放。遵义会议会址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1964年11月,毛泽东为会址题写“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诸多革命历史旧址中,遵义会议会址是唯一由毛泽东题名的。

图为遵义会议会址 瞿宏伦 摄图为遵义会议会址 瞿宏伦 摄

  传承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一个戴着红领巾、身穿红白色讲解服的小女孩,正为游客介绍遵义会议的历史故事。她是遵义长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杨成野,也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一名“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杨成野说:“我为遵义的历史感到骄傲,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了解遵义会议。”

  “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在遵义有数百名,除了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培养“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外,遵义市还在校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

  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的后代,51岁的孔霞已义务宣讲7年。“我希望把长征的故事让更多的孩子们、年轻人了解,让他们润物细无声地接受这段历史文化的滋养。”孔霞说,她业余时间都用来传播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的故事。

  “遵义会议会址是遵义人、贵州人文化自信的来源。”王志力说,“我们要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的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下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遵义会议精神成为激励贵州人民开拓奋进、赶超进位的巨大动力。曾经偏居西南一隅的内陆省份,已成为连接西南和华南、中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省份的贵州,创造出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贵州奇迹”;曾经的“三无”省份,实现了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中国第一,走过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中国新闻网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中新网福州2月21日电 (记者 刘可耕)20日晚,传统元宵佳节将至,经典闽剧《杨门女将》在福州闽剧院剧场精彩演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剧中的“唱、念、做、打”技巧,全面呈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