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泉港12月25日电 (孙虹 吴冠标)“吼嘿、嘿呀……”随着号子声响起,二十位身着黄衫的“拔手”分列福船两侧,握着大粗麻绳共同发力,将福船一点点“拔”向岸边。
这是12月25日发生在福建泉州市泉港区峰尾渔港造船厂的一幕,也是古老的福船下水仪式——“拔落令”。当长约30米、深2.15米的大型福船被“拔”动,船头上的旗手为之摇旗呐喊,现场锣鼓齐鸣,令人仿佛时空穿越。
船厂工匠为“拔落令”做准备。 林弘梫 摄福船,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黑舶五青案”船型的传统水密隔舱工艺,一道道隔舱板将船分为数个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水密隔仓,曾助郑和驰骋海洋,至今仍广泛运用在制船业。
泉港区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其中,作为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之一的峰尾古镇有着600多年历史。依照黄氏族谱记载,族人们认为黄氏“入峰”是源于郑和下西洋召集能工巧匠制作远洋帆船“福船”,而聚集成镇,“全族习造船工艺者甚多,执斧者有九十九人之多”。
福船依照明代古法1:1复原。图为站在船头的旗手摇旗呐喊。 林弘梫 摄“这是一艘1:1完整古法复原的明代福船。”林配宗是峰尾镇诚平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这艘福船的出资人。他的母亲正是出生于黄氏福船造船世家,舅舅们更是个个手艺精湛。“我身边的黄氏造船技艺人,年龄最大的85岁,最年轻的也已经五六十岁,再不造船就留不住这门古老技艺了。”林配宗如是说。
“难度真的很大!”61岁的黄唐阳是峰尾渔港造船厂厂长,也是这艘福船的主要建造者之一。5个多月来,包括黄唐阳在内的10多位造船技艺人共同动手,才最终将此船建成。
二十位身着黄衫的“拔手”握着大粗麻绳共同发力。 林弘梫 摄13岁开始就跟着学习造船,眼见着木质船渐渐被铁质船、钢质船所取代。黄唐阳心里五味杂陈。即便如此,当表弟林配宗找到自己,说要古法复原福船时,黄唐阳一开始也没有答应。
“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压力非常大。”黄唐阳告诉记者,造船对照的是先人留下的图纸,也需要有经验。“已经30多年没建造过福船,很怕技术会生疏,需要在脑中一点点回忆。”
最终,被林配宗的执着所打动,黄唐阳倾尽所学,“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拔手”将福船一点点“拔”向岸边。 林弘梫 摄兄弟俩和团队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当“拔落令”礼成之时,人们更清晰地看到这艘复刻数百年前记忆的福船。只见福船底部结构呈尖形,前部为小方头,尾部宽大而方正,船上不同位置刻有鼠桥、牛栏、虎口、兔厕等十二生肖暗示标记,船两侧船舷涂上黑色油漆、黑色油漆中间有5个红白方块,被称为“黑舶五青案”,船头还有精美的雕花。
据了解,“黑舶五青案”是水密隔舱福船的典型船型,两侧五个红白方块构造就像是枪炮口,有这样的图案,使得匪贼乱寇不敢贸然进犯。另外,“十二生肖”暗示标记是峰尾镇的福船特有的,这些标记能使船工在操作中迅速进入明确岗位,船长也以这些标记下达指挥口令。
当这艘蕴含着家族心血的福船顺利下水,林配宗的远大构想才正式踏出第一步。“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水密隔舱福船产业基地,接下来还想建一座福船博物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福船。”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