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应延尽延” 银行业在机遇与挑战中加码小微金融服务

  12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会议表示,实施好和适当延长这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帮助小微企业更好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生产经营稳定恢复。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业内专家在受访时均表示,此次国常会决定政策延续,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相呼应,政策出台符合预期。

  人民银行也提出,“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纾困政策的适当接续,继续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那么,银行业作为政策延续的实施主体,应该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常会和人民银行有关部署,做好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工作,落实好政策接续和合理调整要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

  助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6月1日,人民银行公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自推行以来,效果显著,惠及小微企业310多万户。

  在11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披露,目前已对超过3.7万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随着政策延续,相信会有更多小微企业从中获益。

  “在经济恢复基础仍然不是很牢固的情况下,适当延续两项政策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除了疫情和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会给小微企业带来资金和流动性压力外,信用债评级风险、金融市场波动、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等同样会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更大挑战,小微企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和依赖将更加强烈。因此,国家选择延续政策,有助于助力小微企业平稳发展。

  此番政策延续,除了给一众小微企业吃下“定心丸”以外,同样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助力作用。“政策延续有助于金融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说,有利于稳定经济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原晓惠表示,未来,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实体经济依然需要更加稳健的金融支持。

  同时,中小企业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催化新的产业变革,新兴产业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都需要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原晓惠说。

  银行业与小微企业互利共赢

  此次国家在决定将政策延续的同时,也向继续提供优惠政策的地方法人银行给予了一定的激励。

  “本次激励政策主要针对地方法人银行,对中小银行拓客获客、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对当地实体经济支持都有一定的好处。”原晓惠介绍说。

  她表示,在外部环境多变、监管环境趋严、银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各主要银行均积极拓展新客户,其中,优质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是银行夯实客户基础的重要对象。

  同时,此举有利于地方法人银行聚焦本地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差异化错位竞争。“近年来,监管层面一直引导地方性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疫情之下,不少中小银行面临一定经营风险,在资本补充、资产质量等方面暴露出一定的短板。未来,坚持服务本地实体经济,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熟人社会脉络加大对当地小微企业的支持,将成为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原晓惠说。

  原晓惠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银行业要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延续要求,发挥好逆周期信贷支持作用。她表示,疫情之下,我国银行业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这与过去十多年来的金融严监管有密切关系,银行在风险防控和资本流动性缓释方面都有了非常稳健的基础,具备逆周期下进一步信贷支持的能力。

  同时,银行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差异化地做好延期工作。“政策延续并不是一味要求银行让利,各银行可针对自身业务结构,有差异性、有特点地开展相应的延期工作,切实做到防风险和拓业务相统一。”原晓惠说。

  娄飞鹏则表示,下一步,银行业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坚持市场化原则,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让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银行业要做好随时应对挑战的准备

  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只是在短期内缓解小微企业的压力,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依旧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经营风险暴露时间的延后,意味着在明年乃至未来几年内,银行业信贷风险可能都会存在较大的潜在压力。

  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当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较高,表明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还是面临较大风险的。

  7月1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同样提到,“我们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

  那么,在优惠政策延续的背景下,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不良贷款率升高压力?

  “银行业需要做好客户准入把关,支持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前景看好的小微企业。同时,做好贷后管理,及时捕捉客户经营情况变化,对于出现重大风险苗头的要及时退出。”娄飞鹏还建议,各家银行要在管理好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同时,抓好内部员工管理,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某国际管理咨询机构资深顾问陈顺殷在受访时表示,商业银行开展授信业务,必须在为授信对象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并把风险管理内嵌于产品和服务中。

  “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由于一个客户可能会同时与多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因此,有关银行在授信时,一定要设法清楚‘切割’授信使用范围、方式和方法及对应的还款来源。”陈顺殷说。

  原晓惠则提出,银行业应继续加大科技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在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手段、拓宽客户覆盖面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可以考虑通过发展科技,加强数据和风险管理。”原晓惠建议。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左希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由于银行内部员工购买“飞单”理财无法兑付,重庆农商行的一宗“飞单”案细节逐渐浮出水面。(贝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