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趋势形成时候,不会轻易改变。
昨天元旦后首个交易日,A股取得了开门红,而今天A股延续涨势,继续上冲,三大指数全都收涨续创多年新高。领涨的热点板块均与吃、喝概念相关,对此,股民笑称这是“年货行情”。
今日,深成指涨2.16%,创业板指涨0.65%,沪指涨0.73%,收于3528点。
观察今天A股盘面上的走势,其中乳业,食品饮料,白酒,猪肉,钛白粉,半导体等表现强势。而个股方面,最精彩的莫过于各类“茅台”的表演。贵州茅台突破2000元再创历史新高, “奶茅”伊利股份市值突破3000亿,“猪茅”牧原股份、“安防茅”海康威视双双涨停, “车茅”比亚迪大涨……
然而, 6000亿“油茅”金龙鱼却崩了。
进入新的产销扩张期,贵州茅台站上2000元!
贵州茅台(600519.SH)产销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和股价、市值不断刷新资本市场想象空间相对应的是,贵州茅台的新一轮产能扩张已经逐步到位,除系列酒的扩产仍在进行外,茅台酒试生产的18栋制酒厂房已投产,茅台酒基酒年产能将达5.6万吨。
1月4日,贵州茅台董事会公布了经初步核算,去年该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基酒 5 万吨,这是贵州茅台自2003年突破1万吨产量以来的新高峰——进入5万吨级的年产量规模。
加上年初贵州茅台预计的茅台酒3.45万吨(其中海外2000吨)的销量,贵州茅台从去年以来就进入了新的产销扩张期。
尽管该公司尚未公布今年茅台酒的产销计划,但资本市场已经闻声而动。元旦后的第一个开盘日,贵州茅台首次盘中突破每股2000元关口。1月5日上午,贵州茅台股价出现最高价2059.45元!
产能极限高峰
在短时间内,茅台酒的产能极限高峰为5.6万吨。
得出这一论断的是贵州茅台的前董事长李保芳。他曾在2019年5月召开的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说,到2020年茅台酒扩建工程全部竣工投产,贵州茅台将形成5.6万吨茅台酒的产能规模。
听闻此扩产消息的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龙超亚曾给李保芳发短信:“还扩建啊?”
“以后相当长时间内,茅台酒不扩建了。”李保芳在2019年的股东大会上首次对外宣布。这是受适宜酿酒的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所限。
2020年突遇疫情。2月13日,贵州茅台在全行业率先全面复工复产。贵州茅台现任董事长高卫东提出,“计划不变、任务不减、指标不调、收入不降”。到9月10日,贵州茅台分属制酒28、29和30车间的18栋厂房试生产,投产后预计每年实际新增茅台酒产能5200吨。
作为茅台集团单体投入最大的工程,“十三五”中华片区茅台酒技改工程于10月17日全面正式投产,将5.6万吨茅台酒产能落到了实处。
茅台酒的扩产并非易事,历经数十年。
从小作坊时期年产能几十吨到改革开放初期能生产茅台酒千余吨,再到2003年,茅台酒产能突破1万吨,用了50年;从1万吨到去年上产量5万吨,用了17年。
随着5.6万吨茅台酒产能实现,可以预见的是,今年茅台酒的产量将再上一个台阶,达到5万吨以上。那么,具体增幅会是多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公开年报和公告获悉,近年来,从2016年到2020年,茅台酒基酒产量分别为3.9万吨、4.2万吨、49671.69吨、4.99万吨、5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31.5%、8.9%、16%、0.51%和0.2%。
按5.6万吨产能计算,今年,茅台酒基酒产量同比增长不超过12%。
销量同比增长
茅台酒的销量每年随着产量增长而增加。众所周知,茅台酒当年销售的是五年前酿造的酒。也就是说,今年的茅台酒销量取决于2016年的产量。
根据公开信息,从2017年到2020年,茅台酒的年销量分别为2.6万吨,3.2万吨、3.45万吨、3.45万吨(年初预计)。由此可以算出,茅台酒的产销比依次为1.61、1.55、1.44、1.45,产销变量中,销量占比呈逐年加大之势。在今年5.6万吨产能极限释放的前提下,销量最大限度可以释放3.86万吨。
但截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稿时,贵州茅台尚未公布今年的销售计划和营收增速预测。
在1月4日的公告中,贵州茅台表示,预计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977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0%左右。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55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0%左右。
如果按5.6万吨产能满产计算得出的年销量,全部销售969出厂价的500毫升53度飞天茅台酒,今年贵州茅台的茅台酒销售收入就接近800亿元;如果按去年9月末商超、电商销售渠道比重占茅台酒销售收入12.5%,出厂价1299元/瓶算,今年茅台酒的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这还没加入酱香系列酒和茅台酒结构提升的产品。
从当前茅台酒在线下传统经销商、商超、自营店和线上电商秒杀一瓶难求的供需关系来看,茅台酒今年销售继续实现增长无忧。
业绩增速预测
1月4日上午,贵州茅台盘中闯过2000元股价大关,达2004.99元,市值高达2.51万亿元。1月5日,白酒股继续上涨,贵州茅台涨幅为3.13%,收盘价创新高,为2059.45元,是去年3月19日贵州茅台受疫情影响股价最低点的2.1倍!
申银万国研究员吕昌和周缘发布研报认为,今年贵州茅台的渠道网络基本完善,未来该公司将在总量保持适度增长的前提下,渠道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经销商和直营协同发展。厂家对终端的掌控力和抗风险能力将显著增强。
在两位研究员看来,茅台占据千元以上价格带,强大的品牌力和丰厚的渠道利润构筑了牢固的护城河,业绩确定性最强。加上消费者财富结构上移不断带来增量需求,产能瓶颈带来供需紧张,可以保持茅台酒长期实现稳定增长。
展望今年,申万认为,尽管贵州茅台未直接提价,但通过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调整拉动吨价提升的能力仍强,预计茅台整体吨价提升确定,同时叠加销量增长,预计茅台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确定性仍强,“十四五”开门红可期。
但经济下行影响高端酒整体需求,依然是核心假设风险。
群益证券研究员顾向君分析认为,去年第四季度,茅台酒投放4160吨,各直销渠道投放范围广泛且规模较大使批价略有下降(目前仍在2800元左右)。但由于直销供货价较高(1399元 /瓶),使第四季度茅台酒量价齐升。直销放量但业绩没有明显体现的主要原因是营业外支出较多,该公司对外捐赠支出约8.3亿元,基本抵消茅台酒量价齐升带来的增量。
群益证券预测,随着茅台酒基酒扩产至5.6万吨,贵州茅台今年的收入增速预计将达12%-15%。目前,各直销渠道维持放量,当前1月经销商打款已完成,开门红有望。
为缓解供需紧张关系,去年12月31日,贵州茅台酒销售公司自营系统召开的“关于加强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销售的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在元旦春节这一特殊时间节点,要加大茅台酒投放量,尽量满足终端消费购酒需求,提升购酒体验和消费满意度。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营投放量具体数量没有对外公布。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发展格局带来更多消费需求,酱酒市场在行业持续高热,市场前景广阔。”对于行业形势,贵州茅台董事长高卫东持乐观态度。
1981年,茅台酒的零售价仅7元/瓶;到1988年的时候,涨到了140元/瓶;而1990年1999年,53度茅台酒的零售价格稳定在200元/瓶左右;从2001年起,茅台酒的销售价格从200多元涨到了如今的2000多元。
2001年8月,彼时茅台的出厂价提高18%,市场零售价在260元左右;在某电商平台,一瓶53度的飞天茅台价格为2599元。如果从2001年算起,市场上的茅台酒价格涨了899%。
伴随着茅台不断提价的,是不断飞升的股价。1月4日,中金公司表示,上调贵州茅台目标价至2739元,2021年增长有望提速,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潜力及业绩确定性。分析师余驰等人在报告中表示,作为高端龙头,公司拥有行业强定价权,未来有望继续分享中国高端消费扩容。
接二连三的监管函也压不住白酒股股价
昨天,多家白酒股再创出历史新高,晚间五粮液酒鬼酒等纷纷收到监管函。一连四份交易所的监管函、关注函之后,白酒股仍在狂欢。
2021年第二个交易日,A股白酒板块又高歌猛进。而就在昨晚,深交所先后对五粮液、酒鬼酒发出监管函和关注函。稍早前的几日,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也收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关注。
不过,1月5日,这四家酒企全创下了历史新高!
另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两个交易日,白酒指数成分股一共有9家公司累计涨幅超过10%,所有18只成分股近两日累计涨幅均为正值。
各类“茅台”出没!有的继续创新高,有的盘中暴跌20%!
原本茅台只有一个,那就是正宗的贵州茅台。贵州茅台上市以来创造了一系列的投资神话,股价也不知翻了N多倍。茅台作为A股一个逆天的存在,自然也就带动了投资者在各行各业寻找行业茅台,也因此就有了各类的茅台。
“猪茅”
虽然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个股仍然保持强势,但是开年以来却没能跑赢猪肉股……
猪茅,指的是牧原股份。
近两日,牧原股份再次上演了大象跳舞走势,连续2天涨停,总市值也接近了3,500亿元。
1月5日午后,牧原股份再次触及涨停。至此,该公司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超过93元的股价距历史新高99.01元也已十分接近。
这非个例。开年两个交易日,金新农、傲农生物、新希望等5只猪肉股涨幅超过15%,锂电板块的细分龙头赣锋锂业、格林美同期涨幅尚不过16.11%、14.74%。
究其原因,在于近期生猪价格出现了阶段性反弹,部分地区猪价重返35元/公斤以上的高位,如养殖大省山东生猪价格已经连续五周反弹。
反应到相关上市公司销售数据上,去年12月销售价格环比也呈环比提升的趋势。
以牧原股份为例,该公司生猪销售价格从11月的26.32元/公斤,提升至12月的30.15元/公斤。
叠加12月当月放量明显,销量大增至264.1万头的影响,公司12月盈利能力会明显高于去年10月、11月。
需要指出的是,包括牧原股份在内多家生猪养殖企业12月都出现了大幅放量的迹象。
截至目前,新希望尚未发布12月的销售数据,但是公司却在12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之前提到的今年全年预计出栏800万头,截止到今天已经完成了,预计在年底会略高于800万头。”
照此推算,新希望当月生猪销量应在136万头以上。
换言之,12月份相关上市公司在生猪价格阶段性回升及销量增长的带动下,盈利能力出现了阶段性回升。
但是,就二级市场走势而言,当月各家公司却延续跌势。
据统计,纳入生猪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中,16家公司去年12月出现下跌,跌幅中位数为-4.5%。
个别公司更是出现腰斩,牧原股份2020年7月高点为99.01元,同年11月跌至67元;新希望2020年9月高点为42.2元,同年12月最低跌至20.5元。
基本面在好转,股价却在走低,猪肉股“性价比”再次凸显。
叠加近期光伏、新能源等热点板块短期出现阶段性上涨,部分资金开始重新介入养殖板块,进而带动猪肉股年后集体走高。
只是,从行业层面而言,目前可见的发展趋势并不利于相关企业2021年业绩的继续提升。
首先,全国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农业农村部近期数据显示,国内生猪产能存栏量已恢复至往年90%左右水平。
其次,2020年生猪价格维持高位,相关上市公司利润基数较高。牧原股份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近210亿元,三季度单季净利润过百亿,全年净利润有望超过300亿元。
上述背景下,若2021年猪价下滑,相关养殖类上市公司将难以保持超过50%的利润率水平,势必会对当年利润规模造成影响。
虽然部分猪企给出了“以量补价”的策略,如新希望“(2021年)内部考核目标2500万头”,但是销量增长对利润的带动,远不及产品价格。
截至目前,牧原股份尚未给出2021年的销售计划,“2021年的出栏规划取决于2020年的建设和猪场交付情况,预计在2020年年报中披露。”
价格运行趋势下,本周猪肉股的集体反弹能否持续仍是未知,即便2021年相关公司利润仍然可以增长,但是增幅将远远无法与2020年相比。
至于,二级市场会否因板块轮动等因素继续拉涨猪肉股,则是未知。能够确定的是,生猪养殖业盈利巅峰已经过去,景气度大概率向下运行……
“奶茅”
奶茅指的是伊利股份。
周二,奶制品板块多家个股出现了涨停的走势,比如光明乳业,天润乳业,新乳业,燕塘乳业等。
乳业板块的走强和政策面有关。日前我国印发了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并且降低2021年进口婴幼儿奶粉原料税率等等。乳制品的这些相关政策提升了市场的准入门槛,在我国大力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之下,对于相关上市公司利好。
作为行业龙头,伊利股份近期走势凌厉,资金抢筹明显,周二大涨7.5%收在50.93元,而总市值也突破了3,000亿元。伊利股份表示小白奶产品价格近期将会小幅调整,主要是受到国内生鲜乳价格上涨的影响。价格上调,对利润影响当然大,股价上涨也不奇怪。回顾伊利股份上市多年以来,涨幅早已超过了百倍,不折不扣的大牛股。
此外安防行业的“茅台”海康威视涨停,市值超过了5,000亿元。“水中茅台”农夫山泉,港股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市值突破了7,000亿港币,而其创始人钟睒睒目前以865亿美元的身家,跻身全球富豪榜第八位,超过了马云、马化腾等,紧追巴菲特。“药茅”云南白药也是连续2个涨停。还有宁德时代,比亚迪……
“油茅”
而被誉为油茅的金龙鱼,就没那么幸运了。
昨日大涨14.6%创历史新高,1月5日大涨12%后随即跳水翻绿。来回波动近20%,最终以下跌1.72%收市。
今天一开盘,金龙鱼就冲击历史新高139.9元,但随即掉头向下,一度翻绿大跌近5%,振幅达18.61%,半小时内,金龙鱼市值波动达1252亿元。
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零售市场规模约4300亿元,金龙鱼长期保持近40%市占率,龙头地位稳固。
金龙鱼在10月15日上市以来,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由24元涨到了最高的139元,市值也超过了6,000亿元,市盈率也高达100倍。盘中的大幅波动,或许是因为市盈率过高,估值过高的原因。
毕竟按照目前的股价,如果金龙鱼明年业绩翻倍,那么市盈率仍高达50倍左右,并不便宜。可见市场资金虽然在抢筹行业龙头,但是也会参考估值,并非盲目的抱团。
总的来说,A股各类茅台表现越活跃,越说明了目前市场分化明显。
优秀的行业龙头个股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越走越高。而质地平平的个股,越来越被边缘化。
从周二的走势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分时图上,指数的白线明显高过黄线,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赚了指数不赚钱。这就是市场拥抱行业龙头,拥抱优质个股带来的变化。投资者一定要适应这种变化,否则牛市与你无关。
股民沸腾:年货行情来了
对于2021年A股开年红红火火,股民都沸腾了。
不少人直言,这是年货行情。
有股民表示,现在这个阶段最大的风险就是踏空。
也有群友直呼市场太猛了,牛市来了!
不过,也有股民称,涨得心慌,宁愿每天慢点……
机构怎么看
越声理财表示,展望1月,在宏观经济修复趋势不变,中外矛盾逐渐消融,流动性不存在大幅转向,政策定调依旧明确的前提下,我们预期A股市场1月份易涨难跌,“慢牛”行情持续。尤其一季度是全年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时刻,也是重磅会议和定调较为集中的时间点,投资者应当更加注重此时间窗口相对明确的阶段性做多机会,加大对权益性资产的配置力度。
投资者可关注:
(1)受元旦及春节假期影响,景气度逐渐上行的大消费板块;
(2)受政策目标上调利好,国内相对海外更具竞争优势的光伏板块;
(3)G2格局以及“十四五”规划下,国家开支有望推动需求放量的军工板块;
(4)海内外渗透加速,国内排产饱满的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链。
安信策略:从复苏牛迈向高质牛
复苏牛完成之后,中期方向是高质牛:A股牛市中长期基础:优质公司ROE/ROIC上升,全球资金及中国居民增配A股。A股牛市中短期基础:全球流动性宽松,国内经济复苏,政策不显著收紧,资金流入A股。
当前国内政策定调不急转弯,海外疫情反复及疫苗接种需要时间,使得年初牛市环境仍在。如果年中疫苗接种与海外复苏顺利,市场很可能进入消化估值和阶段性防御阶段。但中长期基础决定A股在消化估值之后还会回到中期长牛趋势,下一个进攻窗口期可能是四季度。
配置上先守正:先守住高景气赛道:新能源、白酒、军工、化工、医疗等。再出奇,关注新景气上行方向:电子、计算机、高端制造、传媒、5G应用、疫情受损行业等。
东方马拉松创始人钟兆民:要像投资市中心房产那样,紧握稀缺公司的股份
宁可贵一点也要买最好的公司,也不买便宜的其他公司。对于有空间的白马,可以靠时间来消化,但等到便宜的价格最好,但有时候等不来。
在他看来,要像投资市中心房产那样,紧握稀缺公司的股份。无问西东,无问波动!
具体投资策略,他表示先买白马后找黑马。牢牢坚守有成长空间的白马股,再尽力挖掘黑马股,寻找超越市场平均数的阿尔法,是投资人符合逻辑的工作方法和理性选择。他对白马的投资总结为:no pain no gain。白马的公开资料很多,只要肯下苦功夫,是能赚到钱的。但是,仅参与白马的投资是不够的,要在一定程度参与新的东西。比如可以提供超额回报的新科技、新产业的公司股票,这些就是黑马。他对黑马的投资比喻为:no venture no gain。黑马投资不应以规避风险为目的,要一定程度的参与新东西,才有机会超越平均,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风险就是理性的风险。
星石投资:延续慢牛长牛,盈利迎来10年最好水平
2021年,中国经济正面临逐步扩大的产能缺口,它来自于供给端长达十年的、漫长而彻底的出清,以及需求端的持续复苏,这或将带来新一轮超预期的经济扩张周期,成为经济进一步上行的强大动力。
2021年,盈利增长有望驱动A股继续长牛慢牛,预计盈利上行幅度能够覆盖估值压缩。反射到上市公司层面,2021年利润和ROE增长都有望创下近10年最好水平,迎来长期拐点的确认。
投资方向上我们将会聚焦“高资产壁垒公司”,因为供给刚性显著,将充分受益于经济扩张。
在经济上行阶段,有着高资产壁垒的公司,将充分受益于经济扩张,因为需求改善下,企业盈利将增长强劲,或增长持久性较好。典型行业包括:有色、高端装备、可选消费、线下服务等。
瑞士百达投资:制造业投资或会跑赢大市
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球经济从疫情中恢复)及内需回升, 中国将继续实现经济增长。我们认为,2021 年的总体增长前景可能是自 2017 年以来最好的一年。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鉴于中国是制造业枢纽和全球最大出口国,2021 年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将为中国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由于市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担忧逐渐消退,加上政府实施针对居民家庭的刺激方案,我们预计 2021 年中国国内消费将会继续回升。中国将在 2021 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
继 2020 年相对落后的表现之后,制造业投资或会在 2021 年跑赢大市,而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有所放缓。
外部方面,即使拜登相对于其前任采取更传统的对华态度,美中紧张局势也可能会持续下去。国内方面,随着政府尝试对信贷风险进行更准确的定价,因此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中国的金融系统走势。
景顺:即将出现强劲而全面的经济复苏,不要忽视科技板块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认为,即将出现强劲而全面的经济复苏。
对于管控新冠疫情得当的新兴市场国家,例如中国和韩国,我对他们的前景尤其乐观。在我预期受疫苗带动的强劲经济复苏中,这些经济体在2021年将具有领先优势。
不要忽视科技板块。经济反弹可能会导致能源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等周期性股票表现强劲,但这不代表我认为科技股的表现会较差。我继续认为应该在科技板块中有适当的持仓,因为我相信许多科技股将继续从疫情期间的加速趋势中受益。
“酱香科技”和“浓香科技”到底有多诱人?“真香!”中信证券直呼
日前,中信证券策略团队发布研报称,岁末年初的多重扰动预计会导致市场局部投机性抱团瓦解。一方面,海外疫情可能冲击部分前期市场博弈的“疫情受损股”修复行情;另一方面,跨年后机构资金博弈行为趋于缓和,局部投机性抱团大概率瓦解。
而时隔数日之后,就在今天,中信证券又发表了新观点――“抱紧白酒龙头”!
中信证券认为,短期看,2021年白酒消费迎来较强复苏,预计前两季度龙头将迎来高确定性的开门红。
中长期看,市场份额将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预计2020-2025年高端及次高端酒龙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0%-15%,业绩普遍实现翻倍以上。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